1. <tr id="qqmjz"><small id="qqmjz"></small></tr>

            <ins id="qqmjz"><option id="qqmjz"></option></ins>
          1. 首頁 > 新聞 > 大政
            • 2023全國兩會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村級債務已達9000億!“小村大債”怎么來的?如何拆彈?

            第一財經 2023-03-08 21:00:04 聽新聞

            作者:邵海鵬    責編:秦新安

            民盟中央建議,應及時綜合治理

            “小村大債”現象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攔路虎”。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民盟中央提交的提案顯示,據農業農村部抽樣調查,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全國70萬個行政村中,村級債務總額已達9000億元,村級組織平均負債已達130萬元。

            民盟中央稱,村級債務存量較大,增量的成因復雜,集體“包袱”有越來越重的風險。

            提案稱,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中,很多村由于自身財力不足,普遍舉新債實施項目,導致村級債務額難以鎖定,呈現出總額繼續上升趨勢。通過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及個人的借款形成的債務,都需要支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的債務,利息也使債務總額不斷增長。如湖南省2020年統計,負債村占全省總村數的72.49%,村均負債108萬元。

            債務總額增加背后,債務成因五花八門。

            比如,基層村鎮推行美麗鄉村、養老院、移民新村建設等,由縣區財政承諾補助,但數額少且難兌現,很多村集體被迫舉債維持運營。再比如,村莊綠化、人飲工程改造等公益事業缺口部分的資金,最終也轉化成為新的村級債務。此外,一些村集體盲目靠借貸和集資興辦企業,運營不良導致企業虧損、資不抵債,使村集體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集體債務逐漸私人化。鄉村從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貸款的難度不斷增加,貸款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為償還銀行債務和利息而“拆東墻補西墻”,鄉村組織開始不斷向私人進行借款,相當一部分鄉村村民成為鄉村債務的債權人。

            與此同時,化債能力比較弱。一些新建中心村舉債建設的商鋪無人租賃,一些以旅游為發展導向的村子游客稀少,一些引入村集體經濟的企業跑路等,使得村集體舉債時的發展規劃難以實現,化債能力薄弱。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在《“小村巨債”成因探究及解決路徑》中指出,近年來,農村負債在數量和規模上不斷擴大,甚至一些集體資產頗豐的明星村也出現了債務危機。在村級負債方面,越是明星村,負債越沉重。在項目不斷引進、發展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債務如同滾雪球一般,快速累積和擴張。

            周立認為,當前,村莊負債的基礎性原因是資金匱乏,而債務形成則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農村資金供求的不匹配,二是資金管理的不規范,三是舊債累積的模糊性。

            浙江省現代農業促進會副會長、杭州知農智庫負責人成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浙江,“小村大債”屬于個別現象,總體情況相對較好。

            這背后的原因,一是,近幾十年來,鄉村創業氛圍濃郁,幾乎每個村都出了或多或少、大大小小的老板,他們熱衷于捐資改善村容村貌,興辦福利事業,幫村里挑了很多擔子;二是,政府重視團結鄉賢,主動保持聯系,通報村里的情況,但并不搞攤派,使很多在外打拼的企業主樂于為家鄉做貢獻;三是,政府有計劃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從過去單純注重美化,到現在開始注重打造營商環境、旅游氛圍,助力村集體和入村企業增收。與此同時,村兩委班子經營意識較強,以往主要是開展集體房屋資產租賃,如今不少村莊開始探討村集體如何參與到鄉村旅游當中去。

            針對“小村大債”,民盟中央建議,應及時綜合治理。比如,做實“村財鄉管”財務管理機制。鄉政府應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事務所,做好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等。

            再比如,建立和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明確各鎮(街)鎮長(主任)和各村民委員會主任是化解村級債務的第一責任人,把村級債權的回收率、債務償還率、資產增長率和是否出現新增債務作為鎮村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把考核結果與干部的報酬、評優、提拔等掛鉤。

            此外,還要創新思路,拓寬債務化解渠道;鼓勵發展,增強村鎮生財能力。

            周立在前述文章中建議,解決鄉村債務問題,要從“控制”和“盤活”雙向入手。既要健全鄉村財務制度,劃定鄉村債務紅線,控制超過償還能力的負債;又要盤活鄉村資源,增強鄉村的自我發展能力。盤活鄉村資源的基礎是明晰鄉村資源產權,對鄉村資源摸底查清、折股量化,讓每個村民都能享受到村莊發展的成果。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關閱讀

            多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些局限亟待破解

            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三變”,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

            2023全國兩會
            03-11 18:02

            “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民進中央:“非遺”賦能存在三個“不夠”

            民進中央建議積極探索“非遺+”模式

            2023全國兩會
            03-07 20:17

            兩會話題:農業光伏聽起來很好,為什么沒搞起來?

            農業光伏須從“傳統農業+傳統光伏”向現代農業過渡提升

            2023全國兩會
            03-07 19:05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縣域經濟怎么做?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縣域”一詞出現了13次。分別為: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堅持縣域統籌;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向縣域梯度轉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邊縣域布局關聯產業和配套企業;支持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托管聯辦縣域產業園區;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推動縣域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

            03-06 16:16

            人大代表:健全配套機制是引導支持民企參與鄉村振興的關鍵

            建設農業強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脈相承,產業是基礎,企業要有所作為。

            2023全國兩會
            03-06 12:12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