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今年的兩會上,養老服務話題繼續受到高度關注。上海代表團更是舉全團之力,為養老服務立法建言。
上海代表團提出,從全球老年人口規???,未來我國老年人口數將占到亞洲的40%、世界的25%。面對龐大規模的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亟需通過立法,在養老服務的政策環境優化、設施機構建設、服務規范、扶持保障等方面加強制度供給。
為此,上海代表團提交的關于制定養老服務法的議案,對基本養老服務、長護險制度、養老服務機構、養老社區等作了具體明確的闡述,并附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養老服務法(草案)》。
根據議案,在明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內容后規定基本養老服務,應當更清晰地明確政府主導責任以及關鍵環節、重要事項等相關發展要求。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制定并定期公布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基本養老服務的項目和具體內容。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殘疾、高齡老年人等群體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同時還要建立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制度、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針對各類經濟困難以及特殊困難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補貼制度,以及長護險制度。
關于長護險,議案建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宜作為我國社會保障的“第六險種”來發展,成為一項相對獨立的社會保險制度,聚焦解決長期照護問題。國家立法可明確由國務院統籌并主導長護險制度頂層設計,同時基于全國各地的差異性,賦予省級政府一定權限。長護險制度既需要強化對失能失智人員照護服務保障,還需要逐步拓展失能預防、社會性康復、家庭養老支持以及綜合性養老服務等方面的支付范圍。
對于近年來異地養老的痛點,議案中也作了充分考慮,建議立法鼓勵跨區域養老服務合作與發展,推進養老服務相關政策待遇異地享受,推進異地就醫結算、老年人異地享受長期護理保險、養老服務補貼等待遇,方便老年人異地養老。
在保障和促進措施上,上海代表團提出,建議立法對養老資金保障、價格機制、金融支持、養老產業作具體規定。其中在發展養老產業方面,建議明確將養老產業列入國家扶持行業目錄,明確國家重點發展照護服務產業、康復輔具產業、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老年宜居等產業,并明確國家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制訂完善智慧健康養老相關產品和服務標準。
除此之外,議案還對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人員、規劃落地、養老社區、監管機制和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闡述與建議。
3月7日,在嘉興市南湖區桂苑社區的老年大學活動室內,老人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琴。新華社圖
今年養老服務立法的進程有望加速。全國人大社會委今年2月表示,將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立法的研究論證,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推動加快立法進程,條件成熟時,提請將制定養老服務法列入常委會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長期關注養老,過去5年,她提交的多份建議都與養老有關。其中,她在2021年提交的關于加快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參與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的建議,直接推動了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36城的試點實施。
關于長護險,周燕芳認為,試點7年來,從全國層面統籌長護險的制度設計,時機已相對成熟。以資金來源為例,部分省市的長護險試點資金池源于醫保,部分由個人自負。如果長護險順利上升至國家立法,各地資金籌措機制就更趨規范、更有保障。從我國養老服務市場實際出發,頂層制度的統一有利于擴大受益面?;诟鞯仞B老需求情況不一,也需要為各地探索預留空間。
除了立法,全國人大代表、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今年提出了關于創新性地盤活城鎮老年人“養老資金池”的建議。他認為,對于大多數城鎮老年人來說,退休金加個人積蓄,才是他們主要用于看病、買藥的“養老資金”。為了讓養老錢保值增值,不少老年人都動腦筋“理財”,卻因為不具備理財技能而成為理財詐騙案的主要受害者,影響了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已經出臺了社保補充商業保險投保的辦法,但針對城鎮老年人“養老資金池”閑置資金的盤活整合,還沒有明確的思路和辦法。
為此,湯亮建議國家出臺相關金融政策,允許大型國有銀行發行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或十年期的分紅式“中國養老特別基金”、“中國老年人特別債券”等,把這部分暫時閑置的資金,投入到由國家控股、銀行監管的具有長期良性回報的項目中去。其中,在分享收益的比例上可向老年人傾斜,也可以限定認購的年齡段,以65歲至75歲“初老”人群為主。同時設定最高認購限額,紅利收益可年度支取,并且可免除稅收,可交易、轉讓、抵押、繼承等。
港交所于9月28日披露,貨拉拉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書。
民政部將督促指導尚未出臺省級實施方案的地方盡快在年底前出臺。
會議指出,老齡化是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銀發市場迎來廣闊空間。
40%城市老年人已經開始規劃養老生活,健康、親情友情、自由是理想養老生活必備“三大件”。
在老年群體數量激增的同時,獨居老人數量的增多,再加上微薄的退休后收入,都已成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不得不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