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 id="qqmjz"><small id="qqmjz"></small></tr>

            <ins id="qqmjz"><option id="qqmjz"></option></ins>
          1. 首頁 > 新聞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信貸“開門紅”態勢延續,居民中長貸、短貸雙雙改善

            第一財經 2023-03-10 19:24:08 聽新聞

            作者:杜川    責編:徐燕燕

            最大的亮點就是信貸同比高增的主要貢獻項是居民端,居民貸款結束了15個月的同比少增。

            繼1月信貸投放“天量”增長后,2月信貸投放依然保持了較快節奏,新增社融同樣超出預期,國內經濟延續復蘇態勢。

            3月10日,央行發布金融數據顯示,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3.97萬億元,同比增長9.9%;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

            “最大的亮點就是信貸同比高增的主要貢獻項是居民端,居民貸款結束了15個月的同比少增,‘居民弱、企業強’的結構有望逐步改善。”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記者表示。

            新增人民幣貸款大超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這一數據大超預期。

            企業貸款仍為新增貸款主力。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208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1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6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6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98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3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節后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帶動企業融資需求繼續回升;同時,財政支出前置和項目加快落地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撬動的基建配套貸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制造業貸款、房地產行業融資,仍是當前新增信貸的重要推動。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隨著宏觀經濟向上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市場主體預期穩定、信心修復,經濟內生動能帶動實體融資需求穩中有升、持續恢復。同時,各主要銀行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與力度,適度靠前發力,并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疊加2月相比去年同期工作日更多等有利因素,推動2月人民幣貸款增量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及市場預期,延續開門紅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疫情沖擊消退,2月份,居民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雙雙改善。業內專家分析,后續居民按揭貸款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2月居民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顯示信貸需求邊際改善,預示居民消費和樓市銷售在回暖,但居民中長期新增信貸仍低于常年水平,反映目前樓市銷售處于恢復階段。

            社融超預期放量

            2月金融數據走強還體現在新增社融同樣大超預期,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持續回暖。其中,人民幣貸款、債券融資多增是新增社融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主因。

            初步統計,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3.97萬億元,同比增長9.9%。

            從結構看,2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82萬億元,同比多增9241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310億元,同比少增170億元;委托貸款減少77億元,同比多減3億元;信托貸款增加66億元,同比多增817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70億元,同比少減4158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3644億元,同比多34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8138億元,同比多541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71億元,同比少14億元。

            溫彬表示,2月社融實現超預期放量。2月信貸和債券齊上量,社融增速回升,表內信貸、債券融資等均表現較好,對社融形成拉動。今年政府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722億元;債券市場波動趨緩,企業債發行逐步恢復常態,2月企業債券發行明顯回升。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則指出,企業債融資與去年相差無幾、或意味著理財贖回潮接近尾聲等。

            不排除適度定向降準可能

            “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體內生融資需求恢復、穩增長政策驅動以及低息貸款環境下,經歷1月信貸快速增長之后,2月信貸投放依然保持了較快節奏,完成了前置發力和開門紅目標。”溫彬稱。

            市場上擔心的疫后高通脹并未出現,目前來看,CPI和PPI同比增速仍保持低位。3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0%,漲幅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4%,環比持平。

            這也意味著通脹對貨幣政策不會形成掣肘?!墩ぷ鲌蟾妗分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到,下一階段的貨幣信貸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

            周茂華認為,2月金融數據繼續保持強,供需兩旺,短期降息迫切性不高,但年內降準可能性仍在。一方面,國內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延續回暖態勢,實體經濟融資表現理想;房地產融資也呈現回暖跡象,反映目前利率整體處于合理區間。但另一方面,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國內消費和需求恢復,需要適度貨幣環境支持,同時,貨幣政策需要平衡多個目標,后續政策不排除繼續適度降準(定向降準)加大薄弱環節和重點新興領域支持,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溫彬指出,為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滿足“有效”需求,后續信貸投放總量與節奏需進一步調節。預計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維持同比小幅多增,二季度開始轉入相對正常的節奏,從而為經濟穩固運行和可持續增長創造適宜的金融環境。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財最熱
            點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