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一度出現流行高峰的流感,目前已回落。
近日,在由中國疫苗行業協會主辦的“流感防控新挑戰與新思考”成都研討會上,有專家判斷,夏季流感與新冠疊加流行可能性較小,但仍需要警惕今年秋冬季出現流感與新冠疊加流行風險。
接種流感疫苗有助于應對流感流行,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處于個位數徘徊,尤其在老人、慢性患者、兒童等重點人群上,接種率仍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75%目標”。
當前,如何提高“一老一小”這些重點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亟待破局。
秋冬季疊加流行風險大
今年2月底,我國出現流感活動快速上升情況。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今年3月和4月這兩個月全國合計報告流感發病數就達到539.84萬例,這一數字遠超過新冠疫情前2019年全年數字,后者報告流感發病數是353.82萬例。
這一波流感與既往正常流感季相比滯后約2個月,快速上升的背后,跟新冠疫情防控放開、公眾對流感病毒預存免疫力降低等有關。
在這次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員鄭亞明表示,目前季節性流感基本處于低位,但仍比前三年流行水平高,進入夏季后流感與新冠高水平疊加流行的可能性較小,然而新冠威脅依舊存在,應該防范流感、新冠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共同流行的潛在風險。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這四型,而感染人類的主要是前兩種,即甲型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B型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給全球以及我國帶來的疾病負擔并不小。數據顯示,每年全球約有10億人感染季節性流感,其中重癥病例約300萬至500萬例,因流感導致相關呼吸道疾病死亡29萬至65萬例(病死率0.1-0.2%)。
流感對于老年人、慢病患者以及兒童這些重點人群的沖擊仍不可小覷。
我國2011-2013年住院SARI(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點監測數據顯示,86%因流感引起的死亡發生在65歲及以上人群,每3位重癥流感病例中就有1位患有慢病基礎疾病。
“目前老年人流感負擔被嚴重低估,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其臨床癥狀并不典型,與典型流感癥狀高熱、肌痛、寒戰、頭痛等相比,老年人感染流感后癥狀可能就是乏力、食欲下降、意識狀態下降、發熱不明顯、甚至跌倒等非典型癥狀,這容易導致就醫延遲,病情貽誤,最后發展成重癥和死亡,這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更高的挑戰。”在研討會上,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高恒波提到。
兒童之所以也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因為5歲以下兒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現重癥和住院的風險較高。每年流感流行季節,兒童流感罹患率為20%~30%,某些高流行季節年感染率可高達50%左右。
與老年人群感染流感的隱匿性相比,兒童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起病急,易誘導重癥乃至罕見病出現。
河南省兒童醫院南院區急診醫學科學科主任宋春蘭介紹,兒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癥狀為發熱,部分患兒體溫可達39~40℃,并伴有其他癥狀。大多數無并發癥的流感患兒癥狀在三到七天緩解,咳嗽和體力恢復常需一到兩周,但重癥患兒病情發展迅速,體溫常持續在39℃以上,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膿毒癥、膿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腎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
“兒童在流感的流行和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流感流行季節兒童的感染率和發病率通常最高,經常將流感病毒傳給家庭成員,或作為傳染源帶入學校和社區。流感流行可引起大量學齡兒童缺課和父母缺勤,可能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宋春蘭說。
“一老一小”流感疫苗接種率亟待提升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在流感季來臨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可以構建起免疫屏障,阻擋病毒傳播。有研究顯示,18歲以下人群接種率達80%時,可顯著降低全人群流感發病率。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處于極低水平。
在研討會上,鄭亞明提到國內一項研究顯示:2020-2021年流感流行季節,我國流感疫苗接種人數是4435.11萬人,接種率是3.34%,其中18歲以下及6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分別為9.94%和3.34%;2021-2022年流感流行季節,我國流感疫苗接種人數是3475.67萬人,接種率是2.46%,其中18歲以下及6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分別為7.62%和3.72%。
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如美國2010-2022年5歲以下兒童以及65歲以上老人流感疫苗接種率均在70%上下浮動。
自2012年以來,WHO建議目前優先使用流感疫苗的若干群體包括孕婦、兒童、老人、基礎病患者和衛生工作者;同時,該組織也建議各國將推薦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種率目標設定為75%。
可以說,當下我國的流感疫苗接種工作依舊艱巨。
“‘不必要’和‘擔心疫苗無效’是阻礙公眾接種流感疫苗的首要原因。”鄭亞明提到。
宋春蘭介紹稱,今年春季甲流疫情下,其所在醫院門急診可達1.2~1.3萬人次/天,是非流感季門急診量約兩倍。她在問診過程中發現,很多家庭等到流感小規模暴發時才想起接種疫苗。
“一個班級里有一個孩子感染流感病毒,可能會傳染給多個孩子。”宋春蘭強調,學校和托幼機構作為封閉的人群密集場所,更加容易發生流感病毒的傳播,兒童應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在此次研討會上,有專家認為,監測數據顯示,新冠改變了流感季節性流行規律,全球流感活動強勢回歸,我國今年春季甲流卷土重來,秋冬季流感活動極可能增強,暴發可能性大,全人群對流感易感,防控亟待創新與打破壁壘。
目前有多位專家也倡議醫務人員應更多參與到開展疫苗科普宣傳、推薦疫苗接種等工作,助力解決疫苗猶豫問題。
在一些呼吸道疾病流行中,兒童在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流感流行季節兒童往往容易將流感病毒傳給家庭成員,或作為傳染源帶入學校和社區。
預計流感將出現全國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體感染未來一段時間在部分地區仍將持續高發。今冬明春我國可能面臨新冠、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疊加流行的局面。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提示,要特別注意多病共防,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等感染風險較高場所,乘坐交通工具或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時要科學佩戴口罩。
中國疾控中心今天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上升,以甲型H3N2為主,其次為乙型的Victoria系。
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上升,以A(H3N2)亞型為主,其次為B(Victoria)系。